相机电池续航差异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:
1. 电池类型与技术
- 锂离子电池(Li-ion)是目前主流,能量密度高、无记忆效应,但不同品牌电芯质量差异大。高端型号采用聚合物锂电(Li-Po),体积更小且放电稳定。
- 老式相机可能使用镍氢(Ni-MH)或碱性电池,续航和放电曲线远不如锂电池。
2. 相机功耗设计
- 旗舰级单反/微通常配备大容量电池(如尼康EN-EL18c的2500mAh),而入门机型电池容量较小(如佳能LP-E17的1040mAh)。
- 传感器尺寸、防抖模块、电子取景器(EVF)持续耗电差异显著。全画幅相机比APS-C耗电高30%以上,5轴防抖会增加15%-20%功耗。
3. 使用场景与功能
- 连续拍摄RAW格式并启用连拍时,处理器和存储卡写入功耗飙升。例如A7 IV拍4K 60P视频比拍1080P耗电快2倍。
- 蓝牙/Wi-Fi等无线功能开启会使续航下降40%-50%,低温环境(-10℃以下)可能导致电量骤降30%。
4. 第三方电池兼容性
副厂电池标称容量可能存在虚标(实测容量仅为标称值的70%-80%),且缺乏原厂电池的温度保护电路,实际续航波动更大。
5. 系统优化差异
微单相机正向更高效电源管理发展,例如佳能R5的LP-E6NH电池配合新固件,比上一代提升12%续航;而老款单反因光学取景器结构,待机功耗反而更低。
扩展知识:专业摄影师常备2-3块电池,并通过关闭GPS、调低屏幕亮度、使用飞行模式等手段延长续航。部分电影级摄像机采用V型电池或供电模块,可持续供电数小时,但牺牲便携性。